2009年10月,多家国际知名设计院代表齐聚厦门,召开厦门市规划局牵头的集美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专家评审会。会上,德国欧博迈亚、美国RTKL和日本日建设计分别提交了极具竞争力的方案。最后,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各方案进行综合,取各家之长,最终确定了集美新城的规划定位———在集美新城4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成集教育科研、商务运营、生活居住、旅游休闲、交通枢纽功能为一体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依托“一湾、两线、四片”的发展格局。
一湾,指环杏林湾片区;两线,指集美大道沿线和孙坂路沿线。四片,指的是西亭核心区、集美文教区、厦门北站片区、园博苑片区。其中,西亭核心区,即集美新城核心区,总用地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7万人,将建成以商务办公功能为核心,集生态公园、生活居住、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
打造首个低碳示范区
日前,国家住建部确定厦门市为全国建设领域首个低碳示范城市,集美新城西亭核心区则被选定为厦门最具备条件的首个低碳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区的规划中,“低碳生态”理念得到全面凸显。比如,核心区中部的中央公园,原来的地形就是一个山包,设计者就依势建山体公园,不去破坏他原有的地貌。
交通方面,将倡导低碳的公共交通,构建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做好节能减排,使新城成为绿色交通的发展典范;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采用发达的轨道交通、先进的清洁能源照明、统一的地下管网管沟等高标准的绿色低碳设计;在地下空间利用上,设计使地下空间直接跟外界通风,减少空调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形成能耗良性循环;注重水资源节约,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建设市政综合管沟,实现集约管理。
西亭核心区的“低碳”示范还包括了建筑物节能、城区能源中心、垃圾回收等。今后的集美新城将成为厦门人“低碳”生活的一个示范。
核心区为何选址西亭?
近日,厦门市规划局副局长吴振志向记者透露了集美新城核心区选址的一些内幕。“其实,关于集美新城核心区的选址,原来还有过别的方案。”吴振志透露,几年前,西亭片区用地原来是用来建大学的,而位于天马华侨农场附近的区域则被认为是适合建设新城核心区的位置。后来因为一些实际原因,同时也经过了更严密的论证,核心区最终“落户”西亭社。“现在看来,西亭社确实是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吴振志分析说,这几年,杏林湾片区产业、人口渐成聚集规模,周边路网基本建成,围绕园博苑、厦门北站,文教、科研、旅游、交通、物流等的功能也已成型,开发新城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和其他新兴的城区相比,集美新城确实有很多“羡煞旁人”之处,比如,西亭核心区的“门口”就是国家级4A景区、亚洲最大的水上园博苑;而水域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的杏林湾,比杭州西湖还大,涵盖湿地生态和多种珍稀树种、鸟类,整个环湾片区几乎处处是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