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外国能源机构抢滩厦门助节能
- 发布时间:04-03 09:08
2009中国(厦门)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召开在即(6月5日-7日),昨日,市建设与管理局透露,外国的能源机构早已瞄上厦门,将在博览会上隆重登场。
今年在厦举行的建筑节能博览会,首度把范围扩大到国际。主办方除市建设与管理局外,还增加了建设部两个中心,以应对外国能源机构争相抢滩厦门的节能市场。
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表示,建筑节能服务与管理业将成为第三产业的新兴力量,目前有三种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清洁发展机制和能耗总量控制。在此次博览会之后,力争形成一个产业链,为厦门的GDP贡献力量。
西门子要替中国银行大厦节能
两个月前,全球最大的电子、电气公司之一西门子公司,找到了厦门中国银行大厦,准备出钱替中国银行大厦进行节能改造。
这门生意叫 “合同能源管理”。如果双方合作成功,西门子出钱进行节能改造,作为回报,中国银行大厦节能省下的钱,分一大部分给西门子公司。抽取比例多少,由双方协商。
“西门子公司确实和我们洽谈过节能方案,还拿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中国银行大厦一负责人介绍。
对于普通人来说,建筑节能最直观的是节水和节电,体现在每年拿出去的水费和电费上。记者调阅了2008年市建设与管理局的能源统计发现,中国银行大厦的耗能只能算较高,不能算最高,还有比它的耗能还高的大厦。
该负责人表示,降低能耗,无疑能为企业省下一大笔钱。以往的节能方案,往往是节能不节钱,比如一盏灯,普通灯1-2元钱,用节能灯要十几元钱,虽然电费省下来了,可钱并没有少花。
“合同能源管理”不一样,改造所花的钱由能源公司支付,大厦不用花钱,只需要把省下来的钱拿出去分成。
“合同能源管理”在北京、上海、深圳已经先行,对于厦门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介绍,已经有不少国家的能源机构看上了厦门的广阔市场,有来自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上个月,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主任还专程来到厦门。
日本公司看上“碳排放指标”
国外能源机构看中的,还有厦门的“碳排放指标”。东孚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的碳排放指标,将被日本一家公司拿走。
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迫切问题。2005年面向全球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给发达国家确定了一个“排放额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每个国家又有不同的指标。
《议定书》安排了清洁发展机制:如果发达国家的公司投资了中、印等国的环保项目,让该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减少的排放量,该公司就可以拿去抵用,甚至可以卖给其它公司。
这门生意叫 “碳排放交易”。据了解,东孚垃圾填埋场每天会产生3.6万立方米的填埋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6种温室气体中的一种。今后用于发电,每年填埋场可实现填埋气体减排8万吨。
德国教授想“捆绑”厦门碳排放
东孚垃圾填埋场气体利用工程毕竟只是一个项目,但是,德国的教授瑞华,看中的却是整个厦门。
据悉,定于6月份在厦门举行的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来自德国的教授瑞华(中文名)将在论坛上演讲。瑞华的想法是,把整个厦门的减排量进行捆绑,以吸引国外的能源投资财团。
据介绍,瑞华同时已经替台湾台中市规划了减排方案。目前,市建设与管理局已经拿到瑞华教授为厦门构想的减排初步方案。记者看到,方案用英文书写,共有17页,构想从对建筑物节能改造、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据悉,在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召开之时,瑞华将拿出方案详细说明。
如果未来能捆绑成功,厦门的节能改造将不用纳税人掏钱,而由国际财团投资,他们则拿走碳排放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