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7点50分,海沧大桥车行顺畅。
  昨日早上7点45分,仙岳路高架匝道口上桥的车辆。
昨日,海沧大桥恢复通车。翻修结束后,海沧大桥的交通状况有何变化?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进行了体验式调查。
【现场】
杏林大桥松了一口气
车流量始终是此消彼长的——海沧大桥昨日恢复通车,岛内连接路段又“添堵”了,而新阳大桥、杏林大桥“松”了一口气,车流也随之大幅回落。
“消停”了两个月,昨天,海沧大桥湖滨中路下桥处又排起长队。随着海沧大桥的首日“解禁”,桥上车流量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桥上通行基本顺畅,而桥下也如此前预期出现拥堵——进岛车流大队杀到,再加上从仙岳路调头而来的车流一起,将海沧大桥湖滨中路下桥段的四个车道堵了个严严实实。昨天上午,记者驾车从仙岳路进入湖滨中路时,短短的一段路,在没有交通事故的前提下,仍用掉20多分钟。在傍晚的晚高峰,拥堵的景象再度上演。
除了湖滨中路,昨天的仙岳高架上也被大量车流占据。据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的路况监测信息显示,昨日晚高峰时段,仙岳高架武警支队段以及中医院段双向都出现长时间的车辆滞留排队现象,持续时间超过1个小时。
相较于岛内路段的“热火朝天”,昨天的岛外路段则清静了许多。据路桥公司介绍,日设计通行流量只有5.2万辆次的杏林大桥在海沧大桥翻修期间,最高峰时承担了13万辆次车流量。尽管是当时的最短替代路径,但浪费在排队上的时间就已令很多车主头痛不已。昨日上午,记者驾车从杏林大桥通过时发现,在海沧大桥翻修期间充当“替身”的杏林大桥昨天显然是松了一口气,恢复了之前的顺畅。
在海沧大桥翻修期间,不少司机也改变了出行习惯。现场有司机告诉记者,尽管海沧大桥已经可以通行,但因为担心通车首日堵车,他还是继续绕路走杏林大桥,“虽然远一些,但不堵车。走这里的人多了,以后海沧大桥也就没那么堵了。&rdquo
  【影响】
晚高峰公交客流回落
大桥通车后,私家车得到“解禁”,公交车客流因此得以分流。
8点40分,记者搭上了刚出岛的883路公交车,车上只有4个乘客。司机杨师傅告诉记者,今天可以感觉到人流明显减少了,在桥上开车也更加顺畅了,“以前早上七点在始发站的时候,车上位子就全坐满了,今天早上车上还有空位,到后面几个站人才多起来。”
负责841路、843路等线路的陈队长告诉记者,公交车客流高峰期变化不大,但平峰期客流量明显变少,而且昨天刚开始通车,变化不明显,三五天后再看客流量变化就会比较明显。
负责845路、854路、858路等线路的丛队长则告诉记者,昨日早高峰时的客流量变化不大,“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已经通车了。”而晚高峰时的客流量就有所回落,桥上的行车速度缓慢,恢复到修桥前的状态。
【问题】
部分禁行警示牌没撤下
尽管大桥通了,不过,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原本设置在海沧大桥以及通往大桥主干道的禁行警示牌,相关部门还没有及时撤下。
“看报纸,听说今天海沧大桥通了,可上来发现,路边的警示牌上面,还都写着禁行警示标志,心里很忐忑。”黄师傅告诉记者,后面越想越不对,特地打电话叫同事帮忙查一下报纸,一看才安心下来。
此外,记者也在多个设置警示的路口看到,不少司机都放慢车速,甚至探出头,多看了一眼警示标志内容,然后犹豫着离开了。
“既然通了,这些警示标志,要及时撤掉,以免误导。”黄师傅建议。